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介绍 >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成立于1958年8月。当时,根据中共河北省委“10-15年普及高等教育的方针和适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为准备1959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运动会,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河北省省会天津市,由原天津体育学校、石家庄师范学院体育系合并,同时在全省抽调优秀运动员,组建天津体育学院。学院的任务是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和部分高中及大学的体育教师及较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1967年1月,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9年10月,天津体育学院由河北省划归天津市管辖。


建校初期,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夺得古典式、自由式、中国式三项摔跤冠军。同时,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校执教,如陈家琦、马喻、牛兴华、柴文秀、刘世藩、郑必达、姚志珍、张春霈、任福兴等。


学校团泊校区位于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健康产业园,占地面积1115.7亩,各类校舍建筑总面积约39.6万平方米,于2017年11月投入使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8千余万元。学校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近1.5万平米,现有纸质文献馆藏总量43.2万册,纸质期刊851种,拥有数据库78个,电子图书总量400万余册。


学校已为国家体育和教育战线培养了3万余名受到社会欢迎的应用人才,涌现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省市劳动模范、国家队教练员和金牌运动员。学校在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质普查与评价、运动能量代谢、中国人骨龄发育标准、体育情报、体育法制建设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学校现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通过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验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2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10人,博士研究生54人,硕士研究生1050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56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2人,具有副高级职称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75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3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6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4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4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6人。


学校不断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2007年,我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3个专业分批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等8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2个专业被批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获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专业获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等5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等7个专业被批准为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我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四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学、特殊教育、新闻学专业先后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5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授予“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为“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项目”。我校教学成果《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有9项成果分别获天津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校共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13项。


学校学科优势显著,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运动人体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体育学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入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学校现有“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学校的“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和“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等3个团队入选为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获评成为天津市高校智库,并获得“2018-2019年度天津市优秀高校智库建设项目”称号。学校体质检测中心获批“天津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学校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智能体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四方签约,共建崇礼研究生院。


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403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1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项,“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1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8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137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30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72部,发表学术论文2325篇。


学校主办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为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体育类核心期刊、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2020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被评为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天津市优秀期刊和一级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被国内外10余家知名检索机构收录为来源刊。2020年,学报先后获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颁发的“体育学学科最受欢迎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颁发的“2020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赛艇、橄榄球、羽毛球、棒球、网球等运动项目是竞技体育学院的传统优势项目,我院教师和学生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大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2014年4月,我校与天津市体育局签订共建协议,组建天津市赛艇队、橄榄球队、羽毛球队、帆船队,代表天津市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一金二银四铜的优异成绩。目前,学院正努力拓展新兴运动项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天津市及全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学校与中国排球协会合作共建中国排球学院,与中国柔道协会共建中国柔道学院,与中国棒球协会共建中国棒球学院,承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足球项目)主席单位工作,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政府共建天津体育学院水上运动学院。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德国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鲁班工坊,助推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落地,提升了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经过63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


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河西校区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邮编:300381


团泊校区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东海道16号,邮编:301617


网址:www.tjus.edu.cn





天津体育学院2023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办学类型: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办学层次:博士、硕士、本科

学校代码:10071

天津体育学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64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体育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构建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完整办学体系, 以及涵盖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一所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现代体育高等学府。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设有18个本科专业,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学校自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一级学科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学、特殊教育、新闻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定为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运动心理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4门获批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

学校重视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德国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展望未来,学校切实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招生专业

(一)舞蹈学(中国舞) 四年制本科 招生计划50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舞蹈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健全的人格;具有从事舞蹈教学、表演、编创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扎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从事各类学校、专业团体、群众艺术馆、青少年宫、舞蹈培训机构舞蹈普及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舞蹈学(国际标准舞)四年制本科 招生计划50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标准舞市场所需的普及推广教育者。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扎实,具有一定水准的专项技术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一定的专项实践能力,兼有国际标准舞的排演、教学、训练等能力于一身的,能胜任各级各类艺术培训机构、艺术表演团体、健身俱乐部以及学校等单位的教学、训练、竞赛、表演及组织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舞蹈学(啦啦操) 四年制本科 招生计划20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我国艺术与体育发展战略,融表演、教育与编导于一体,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学识、精湛的技术技能,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艺术表演团体、艺术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等单位的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与管理、健身指导、编导与表演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招生省市

舞蹈学(中国舞):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浙江、江西。

舞蹈学(国际标准舞):天津、辽宁、河北、山东、湖南、浙江、江西。

舞蹈学(啦啦操):天津、河北、山东、湖南、江西。

四、报考条件

(一)符合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条件,具有2023年普通高考艺术类报名资格。

(二)考生必须参加生源所在地组织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文化考试。

(三)具备一定的中国舞、国际标准舞、啦啦操等训练基础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艺术类学校的毕业生。

(四)男生一般身高1.70米以上,女生一般身高1.60米以上。

五、考试方式与内容

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各省市艺术类招生考试具体情况,我校2023年艺术类招生考试方式分为使用省统考成绩和组织校考两类:

(一)使用省统考成绩

舞蹈学(中国舞)专业不再组织校考,在招生省份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

舞蹈学(国际标准舞)专业在天津、辽宁、浙江省不再组织校考,直接使用省统考成绩。

(二)组织校考

舞蹈学(国际标准舞)专业除天津、辽宁、浙江省外,我校对其他招生省市考生组织校考。

舞蹈学(啦啦操)专业我校对相应招生省份考生组织校考。

以上各专业根据生源省市规定,如须参加省统考,则省统考成绩合格方可报考我校校考(各专业省级统考子科类对照表详见附件1)。

(三)校考内容

1.舞蹈学(国际标准舞)

(1)基本形态(10分)

(2)基本功(40分):肩部柔韧性、三面叉、下腰、平转

(3)表演(50分):考生从拉丁舞(恰恰、桑巴、伦巴、牛仔)中选择两支舞,或者从摩登舞(华尔兹、探戈、快步、狐步)中选择两支舞进行展示。(考生自备音乐,每支舞限时1分钟以内,单人舞、双人舞均可,不化妆,穿练习服装)

2.舞蹈学(啦啦操)(啦啦操、健身舞等)

(1)基本形态(10分)

(2)基本功(50分):三面叉、肩部柔韧性、连续大踢腿、原地连续三次分腿跳、技术难度组合

(3)表演(40分):自编成套动作一套(自备音乐,作品时长1分钟以内,穿表演服,根据考试成套需要可使用器械或道具)

六、校考报名时间与方式

(一)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23年1月5日9:00-1月11日18:00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并交纳考试费方为报名有效。

(二)报名方式

考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登录“高校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https://bm.chsi.com.cn/)中“艺术类招生报名系统”(以下简称“报名系统”)进行注册、报名、交纳考试费。

请考生于1月5日前登录报名系统,点击“艺术类”-【进入报名】,完成“确认身份”和“填报个人信息”相关操作。待我校报名开始后,再填报该页面的“志愿管理”,以及按照报名系统要求完成报名并交纳考试费。

具体报名方式及系统操作流程请考生关注我校本科招生网(https://zb.tjus.edu.cn/)发布的通知。

(三)报名考试费210元。

七、校考时间安排

拟定于2月中旬进行在线提交视频作品考试。考生登录“高校特殊类型招生信息服务平台”(https://bm.chsi.com.cn/)在线提交视频作品,平台操作流程和作品相关要求将在我校本科招生网进行公布。

八、录取原则

考生在文化成绩达到生源省份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课成绩生源省份省级统考(使用统考成绩省份)或我校校考(组织校考省份)合格的情况下,按照投档考生的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在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含高考加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文化成绩仍相同,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录取单科成绩较高者(若生源省份有相关规定,我校将按照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要求进行录取,具体详见《天津体育学院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九、学费标准

(一)舞蹈学(中国舞) 15000元/年·生

(二)舞蹈学(国际标准舞) 15000元/年·生

(三)舞蹈学(啦啦操) 15000元/年·生

十、复查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新生入学后学校对新生材料进行复核,并组织专业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学校组织专门调查。经查实属于提供虚假作品材料、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行为的,取消该生录取资格,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对涉嫌犯罪的,及时报案,配合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联系地址及电话:

学校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西区东海道16号

邮政编码:301617

咨询电话:022-23015120,022-23012606

监督电话: 022-23012748

招生网址:https://zb.tjus.edu.cn

电子邮箱:zhb@tjus.edu.cn

附件1:各专业省级统考子科类对照表
院校查询
专业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