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坐落于青龙湖畔的丰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具有中式经典、山水校园风貌特点,彻底提升了“大文化”与“小空间”的匹配度,为中央民族大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郭广生。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9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5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牟钟鉴、胡振华、刘秉江、马跃、糜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班班多杰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一批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1人,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0个。学校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顶级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学校现有1个学部、23个学院,有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交叉重点学科4个,其中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1个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4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设立或委托建设的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90人,其中本科生1207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4人、硕士研究生5938人、博士研究生1193人;本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将近50%。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北京丰台区青龙湖畔,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2021年9月第一批近5000名学生正式入住。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50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期刊社编辑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教育研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本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民族博物馆藏有5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和开放办校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学校发展新征程、开创学校事业新局面。(以上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家民族艺术的重点学科基地,有美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民族艺术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设有“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新创意研究中心”,现已建设成为具有高端科研平台、国际交流机制、鲜明民族特色的一流美术学科。学院经过六十二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培养各民族高级美术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不仅为国家输送了第一代民族美术教育家、国画家、油画家和一批工艺美术大师,还培养了第一代从事少数民族美术研究的硕士和博士,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多层次的,集教学、科研、创作实践为一体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办学体系。
近年来,学院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创作团队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重大主题创作并在党史馆中展出。学院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仅近两年就有几十位在全国美展及其它一些重大展览、设计比赛中荣获重要奖项。近年来,我院学生的多个创业项目获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一等奖。
学院主办和承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国家级民族美术作品创作大展,如201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民族美术高等教育60年成果回顾展”,汇集全国20多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美术学科的优秀作品,举办的研讨会及国际论坛,汇聚10余个国家专家、学者及全国民族院校美术学科专家代表,充分体现了本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202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了“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了九届西部青年美术家高研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160多名各民族青年美术家。
美术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国际合作办学,形成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学院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专业介绍
1.美术学类
绘画(油画)、中国画专业主要培养在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出版、管理、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美术专门人才。
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并具有一定美术创作能力的美术学专业人才。
2.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含影像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艺术设计及其相关的管理、传媒工作,能在相关的教学、科研领域从事研究、文化创意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3.美术学(美术教育师范)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扎实,能够规范性、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范型专门人才。
以上各专业均为四年制本科。合格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报考条件
1.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无色盲,身体健康的适龄考生。
2.省级美术学与设计学类相应科类统考合格。
3.具备参加当年普通高考的资格。
4.现役军人报考须经大军区政治部批准。
5.报考美术学(美术教育师范)考生还须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热爱教育事业,符合《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格检查标准(试行)》。
6.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实施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非毕业生;因触犯刑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者;被高等学校开除学籍未满一年者(从被开除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上一年参加高考,因舞弊而被取消报考资格和入学资格者。
三、报名方法、报考费用及注意事项
(一)报名方法
2022年1月3日8:00—12日20:00,在“艺术升”APP上进行报名、缴费,逾期后不予补报。
温馨提示:每日00:00至7:00是系统维护时间,届时报名相关功能暂停服务,系统其他功能正常使用。
(二)报考费用
报考费160元/人,缴费成功后,报考信息不能更改。
(三)注意事项
1.报考费通过支付宝途径支付,请考生提前准备好支付宝账户,并确认余额足以支付报考费。
2.报名缴费成功后,考生请按照要求在24小时内上传本人及身份证照片、美术类统考本科合格证(或美术类统考准考证)照片等资料,因未能及时上传相关资料导致信息审核未通过,不能打印准考证或参加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3.每位考生只能选择一个专业类别报考,不能兼报,审核通过后不得更改专业类别,请慎重选择。
四、专业考试
我校2022年美术类校考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合格考生参加复试。
(一)初试
1.初试形式:网络远程考试,同步录制考试过程,线上提交作品及录制考试过程视频
3.考试准备
(1)2022年1月13日开始可登陆艺术升网页版(https://www.artstudent.cn)“打印中心”打印准考证,下方的条形码共两个(其中一个为备用)。
(2)考试空间:独立安静的室内场所,房间内不得出现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信息(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及的物品(参考书、电子产品等),一个封闭考场仅限一名考生。
(3)考试设备:两部智能手机、充电器(或充电宝)及两个可调节高度的手机支架。每部手机提前安装好“艺术升”APP,保证至少20G的剩余可用存储空间,以避免因手机存储空间不足导致录制中断、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
(4)网络环境:良好稳定的4G信号和WiFi网络,确保考试全程网络环境正常。
(5)考试用具:8开纸,画具,剪刀、胶棒,红色印泥。
4.初试结果
初试只评合格、不合格。
我校根据作品成绩,以不超过相应专业类计划1:6的比例公布合格名单。考生可于2月下旬在报名系统上查询初试结果。
5.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必须由本人独立完成,考试过程中不得离场,视频录制一镜到底,不得切换摄像头及角度,否则视为作弊。
(2)考生条形码于考试开始时剪切,在语音指令下贴在素描纸右上角,并在条形码后面空白处按压右手拇指或食指手印,无条形码、手印的试卷无效。
(3)正式考试前,考生可以通过考前练习(不限次数)和模拟考试(三次),演练考试步骤,提前确定好拍摄最佳距离、角度和位置,确保视频录制、作品拍照的最佳效果。
(4)考生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考试期间不得翻阅参考书籍等资料,不得查阅电子设备、接打电话,否则视为违规。
(二)复试
复试初步定在3月中旬采取线下方式进行,具体考试时间等另行通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无法进行现场复试时将适时调整复试方式。
五、录取原则
(一)校考专业
校考合格名单中报考我校且高考文化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达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划定的相应批次文化录取分数线(艺术类省线)的考生,按照复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无单科成绩限制。
考生填报志愿时,务必填报本人取得合格证的专业类,如因专业志愿填报错误造成无法录取的,后果由本人承担。是否打印合格证均不影响报考。
(二)北京市美术师范专业
美术学(美术教育师范)专业在本科提前批A段录取,只录取明确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美术学与设计学类统考合格且高考文化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达到北京市招办划定的相应批次(艺术类)文化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按照综合成绩排队择优录取。
美术师范.jpg (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六、违规处理
1.考试期间我校将对考生进行人脸、人证识别,一旦发现有冒名顶替等考试舞弊或违规行为,将严格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2.入校后我校将对所有录取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于复查不合格者,将依规坚决取消该生的录取资格,并通报该生所属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追责。涉嫌犯罪情节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七、联系方式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68932902,68933922(传真)
E-mail:muc3922@126.com
网址:http://z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电话:(010)68932806,68933274(传真)
E-mail:mdmsxy@126.com
学院网址:http://art.muc.edu.cn
特别说明:如有变动或未涉及内容,请以我校公布的2022年艺术类招生章程为准。
一、招生计划及专业介绍
(一)招生计划
2022年,美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230人,文理兼收,高考改革省份不限制选考科目。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郭广生。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9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5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牟钟鉴、胡振华、刘秉江、马跃、糜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班班多杰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一批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1人,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0个。学校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顶级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学校现有1个学部、23个学院,有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交叉重点学科4个,其中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1个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4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设立或委托建设的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90人,其中本科生1207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4人、硕士研究生5938人、博士研究生1193人;本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将近50%。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北京丰台区青龙湖畔,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2021年9月第一批近5000名学生正式入住。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50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期刊社编辑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教育研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本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民族博物馆藏有5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和开放办校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学校发展新征程、开创学校事业新局面。(以上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22年招生简章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是国家民族艺术的重点学科基地,有美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民族艺术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设有“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新创意研究中心”,现已建设成为具有高端科研平台、国际交流机制、鲜明民族特色的一流美术学科。学院经过六十二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培养各民族高级美术专业人才的教育基地,不仅为国家输送了第一代民族美术教育家、国画家、油画家和一批工艺美术大师,还培养了第一代从事少数民族美术研究的硕士和博士,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多层次的,集教学、科研、创作实践为一体的极具民族特色的办学体系。
近年来,学院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创作团队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重大主题创作并在党史馆中展出。学院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仅近两年就有几十位在全国美展及其它一些重大展览、设计比赛中荣获重要奖项。近年来,我院学生的多个创业项目获得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一等奖。
学院主办和承办一系列高水平的国家级民族美术作品创作大展,如201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民族美术高等教育60年成果回顾展”,汇集全国20多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美术学科的优秀作品,举办的研讨会及国际论坛,汇聚10余个国家专家、学者及全国民族院校美术学科专家代表,充分体现了本学科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202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了“第十届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举办了九届西部青年美术家高研班,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160多名各民族青年美术家。
美术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和国际合作办学,形成长期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学院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专业介绍
1.美术学类
绘画(油画)、中国画专业主要培养在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出版、管理、企业等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策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美术专门人才。
美术学(美术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并具有一定美术创作能力的美术学专业人才。
2.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含影像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艺术设计及其相关的管理、传媒工作,能在相关的教学、科研领域从事研究、文化创意工作的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
3.美术学(美术教育师范)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美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功扎实,能够规范性、创造性地开展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范型专门人才。
以上各专业均为四年制本科。合格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二、报考条件
1.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无色盲,身体健康的适龄考生。
2.省级美术学与设计学类相应科类统考合格。
3.具备参加当年普通高考的资格。
4.现役军人报考须经大军区政治部批准。
5.报考美术学(美术教育师范)考生还须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热爱教育事业,符合《北京市教师资格认定体格检查标准(试行)》。
6.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实施高级中等教育学校的非毕业生;因触犯刑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者;被高等学校开除学籍未满一年者(从被开除之日起,到报名开始之日止);上一年参加高考,因舞弊而被取消报考资格和入学资格者。
三、报名方法、报考费用及注意事项
(一)报名方法
2022年1月3日8:00—12日20:00,在“艺术升”APP上进行报名、缴费,逾期后不予补报。
温馨提示:每日00:00至7:00是系统维护时间,届时报名相关功能暂停服务,系统其他功能正常使用。
(二)报考费用
报考费160元/人,缴费成功后,报考信息不能更改。
(三)注意事项
1.报考费通过支付宝途径支付,请考生提前准备好支付宝账户,并确认余额足以支付报考费。
2.报名缴费成功后,考生请按照要求在24小时内上传本人及身份证照片、美术类统考本科合格证(或美术类统考准考证)照片等资料,因未能及时上传相关资料导致信息审核未通过,不能打印准考证或参加考试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3.每位考生只能选择一个专业类别报考,不能兼报,审核通过后不得更改专业类别,请慎重选择。
四、专业考试
我校2022年美术类校考专业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合格考生参加复试。
(一)初试
1.初试形式:网络远程考试,同步录制考试过程,线上提交作品及录制考试过程视频
3.考试准备
(1)2022年1月13日开始可登陆艺术升网页版(https://www.artstudent.cn)“打印中心”打印准考证,下方的条形码共两个(其中一个为备用)。
(2)考试空间:独立安静的室内场所,房间内不得出现与考试内容相关的信息(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及的物品(参考书、电子产品等),一个封闭考场仅限一名考生。
(3)考试设备:两部智能手机、充电器(或充电宝)及两个可调节高度的手机支架。每部手机提前安装好“艺术升”APP,保证至少20G的剩余可用存储空间,以避免因手机存储空间不足导致录制中断、录制内容丢失的情况。
(4)网络环境:良好稳定的4G信号和WiFi网络,确保考试全程网络环境正常。
(5)考试用具:8开纸,画具,剪刀、胶棒,红色印泥。
4.初试结果
初试只评合格、不合格。
我校根据作品成绩,以不超过相应专业类计划1:6的比例公布合格名单。考生可于2月下旬在报名系统上查询初试结果。
5.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必须由本人独立完成,考试过程中不得离场,视频录制一镜到底,不得切换摄像头及角度,否则视为作弊。
(2)考生条形码于考试开始时剪切,在语音指令下贴在素描纸右上角,并在条形码后面空白处按压右手拇指或食指手印,无条形码、手印的试卷无效。
(3)正式考试前,考生可以通过考前练习(不限次数)和模拟考试(三次),演练考试步骤,提前确定好拍摄最佳距离、角度和位置,确保视频录制、作品拍照的最佳效果。
(4)考生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诚信考试,考试期间不得翻阅参考书籍等资料,不得查阅电子设备、接打电话,否则视为违规。
(二)复试
复试初步定在3月中旬采取线下方式进行,具体考试时间等另行通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无法进行现场复试时将适时调整复试方式。
五、录取原则
(一)校考专业
校考合格名单中报考我校且高考文化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达到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划定的相应批次文化录取分数线(艺术类省线)的考生,按照复试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无单科成绩限制。
考生填报志愿时,务必填报本人取得合格证的专业类,如因专业志愿填报错误造成无法录取的,后果由本人承担。是否打印合格证均不影响报考。
(二)北京市美术师范专业
美术学(美术教育师范)专业在本科提前批A段录取,只录取明确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美术学与设计学类统考合格且高考文化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达到北京市招办划定的相应批次(艺术类)文化录取分数线的考生,按照综合成绩排队择优录取。
美术师范.jpg (四舍五入,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六、违规处理
1.考试期间我校将对考生进行人脸、人证识别,一旦发现有冒名顶替等考试舞弊或违规行为,将严格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2.入校后我校将对所有录取新生进行入学资格复查。对于复查不合格者,将依规坚决取消该生的录取资格,并通报该生所属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追责。涉嫌犯罪情节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七、联系方式
中央民族大学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68932902,68933922(传真)
E-mail:muc3922@126.com
网址:http://z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电话:(010)68932806,68933274(传真)
E-mail:mdmsxy@126.com
学院网址:http://art.muc.edu.cn
特别说明:如有变动或未涉及内容,请以我校公布的2022年艺术类招生章程为准。
一、招生计划及专业介绍
(一)招生计划
2022年,美术学院面向全国招生230人,文理兼收,高考改革省份不限制选考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