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工学院
皖江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的安徽省马鞍山市,毗邻南京、合肥两大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创办于2008年,前身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2012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皖江工学院”。
建校14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近30000名合格本科毕业生。近三年每届的毕业生在3600左右,其中55%在安徽就业,在马鞍山就业的学生每年450左右,占比13%左右。办学以来,学校的考研继续升学率前6年保持在10%左右,近三年保持在15%左右,该项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167)始终保持在前十名;就业率一直以来保持在95%左右,该项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一直保持前列。
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基础部,共11个教学单位。现有在校本科生15591人。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现有33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工、经、管、艺、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结构。学校在与河海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长期合作,不断加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先后立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21项,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特色专业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5个,安徽省“振兴计划”建设专业4个。
学校现有教师906人,其中专任教师8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01人,占专任教师81.51%;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406人,占专任教师的47.2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的15.47%,其中长江学者1人,二级教授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92人,占专任教师的36.2%。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17人。2021年我校申报成功了安徽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组织申报了马鞍山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并获得市社科联批准,成为马鞍山市首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搭建科研平台。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71个,其中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市工程研究中心5个;校设研究所10个,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1个,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1个,环境检测职业卫生检测中心1个;主持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435项,其中省级课题123项,市、校级课题316项;出版著作、教材114部;发表学术论文1305篇,其中SCI、EI、CSSCI检索论文193篇;取得受理、授权专利251件(其中发明专利104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7600余万元。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引领作用和科学研究对教学促进作用。建校以来,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300余项,其中国家奖252项,国际奖40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设有专门的创业模拟实训教室和孵化室,年均参加创新实践竞赛学生达500余人。仅2020年获批国家级大创训练计划项目33项,省级大创训练计划项目120项。
学校实施“卓越人才教育计划”“闻天班”等特色育人工程,教育成果明显。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3年连续达到15%,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安全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2021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25%以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因“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办学以来,学校一直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持“上善若水、笃学敦行”校训,培育“文心励志、天道酬勤”优良校风,学校发展已进入了“工学为主、水利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优秀独立学院”,“安徽省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节水型高校”,“马鞍山市重点建设十大功勋单位”等荣誉称号。
皖江工学院2022年普本招生章程
一、学校全称:皖江工学院
二、学历层次:全日制本科
三、办学类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四、办学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霍里山大道333号
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河海中路666号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学校招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择优录取,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2.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按照相关省份要求的范围执行。
3.对于进档考生,学校按照考生投档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并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对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考生的专业选测科目要求,以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作为普通高考录取中学校安排考生调剂专业志愿的参考。
4.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采用专业统考成绩录取。报考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考生,色弱、色盲者不予录取。
5.我校各专业不限考生的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均须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并达到相应水平。
6.学校认可相关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政策加分。
7.身体要求: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有关高校招生规定对其进行体检复查,复查合格后方予以注册,并取得学籍。凡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或有重大疾病隐情不报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入学资格。
六、颁发证书
本科学生学业合格者由“皖江工学院”具印颁发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皖江工学院”学士学位。
七、收费标准
我校本科收费按照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备案的标准执行。
根据《安徽省物价局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放开民办教育收费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皖价费【2018】70号)规定,工学类19200元/生·学年,经管类17000元/生·学年,艺术类20000元/生·学年。
八、奖助措施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断健全完善“奖、助、贷、勤、补、免”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助学体系,全面服务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奖助面在30%以上。
九、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皖江工学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555-5228888 0555-5222222
传真:0555-5222666
网址:https://www.wjut.edu.cn/
建校14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近30000名合格本科毕业生。近三年每届的毕业生在3600左右,其中55%在安徽就业,在马鞍山就业的学生每年450左右,占比13%左右。办学以来,学校的考研继续升学率前6年保持在10%左右,近三年保持在15%左右,该项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167)始终保持在前十名;就业率一直以来保持在95%左右,该项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一直保持前列。
学校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基础部,共11个教学单位。现有在校本科生15591人。
学校坚持以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现有33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工、经、管、艺、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专业结构。学校在与河海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长期合作,不断加强特色优势专业建设。先后立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项目21项,其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4个,特色专业4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5个,安徽省“振兴计划”建设专业4个。
学校现有教师906人,其中专任教师86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01人,占专任教师81.51%;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406人,占专任教师的47.21%;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133人,占专任教师的15.47%,其中长江学者1人,二级教授6人。“双师双能型”教师292人,占专任教师的36.2%。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17人。2021年我校申报成功了安徽省级“博士后工作站”。组织申报了马鞍山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并获得市社科联批准,成为马鞍山市首批“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努力搭建科研平台。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71个,其中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市工程研究中心5个;校设研究所10个,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1个,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1个,环境检测职业卫生检测中心1个;主持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435项,其中省级课题123项,市、校级课题316项;出版著作、教材114部;发表学术论文1305篇,其中SCI、EI、CSSCI检索论文193篇;取得受理、授权专利251件(其中发明专利104件);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经费7600余万元。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教学研究对教学改革引领作用和科学研究对教学促进作用。建校以来,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各类比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300余项,其中国家奖252项,国际奖40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设有专门的创业模拟实训教室和孵化室,年均参加创新实践竞赛学生达500余人。仅2020年获批国家级大创训练计划项目33项,省级大创训练计划项目120项。
学校实施“卓越人才教育计划”“闻天班”等特色育人工程,教育成果明显。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近3年连续达到15%,其中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安全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2021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25%以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因“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而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办学以来,学校一直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为奋斗目标,秉持“上善若水、笃学敦行”校训,培育“文心励志、天道酬勤”优良校风,学校发展已进入了“工学为主、水利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学校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优秀独立学院”,“安徽省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节水型高校”,“马鞍山市重点建设十大功勋单位”等荣誉称号。
皖江工学院2022年普本招生章程
一、学校全称:皖江工学院
二、学历层次:全日制本科
三、办学类型: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四、办学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霍里山大道333号
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河海中路666号
五、录取规则及要求
1.学校招生工作全面贯彻教育部及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衡量考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择优录取,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2.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按照相关省份要求的范围执行。
3.对于进档考生,学校按照考生投档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并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对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考生的专业选测科目要求,以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使用,作为普通高考录取中学校安排考生调剂专业志愿的参考。
4.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采用专业统考成绩录取。报考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考生,色弱、色盲者不予录取。
5.我校各专业不限考生的应试外语语种,但学生进校后均须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并达到相应水平。
6.学校认可相关省招生主管部门的政策加分。
7.身体要求: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有关高校招生规定对其进行体检复查,复查合格后方予以注册,并取得学籍。凡在体检中弄虚作假或有重大疾病隐情不报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入学资格。
六、颁发证书
本科学生学业合格者由“皖江工学院”具印颁发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皖江工学院”学士学位。
七、收费标准
我校本科收费按照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教育厅备案的标准执行。
根据《安徽省物价局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推进放开民办教育收费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皖价费【2018】70号)规定,工学类19200元/生·学年,经管类17000元/生·学年,艺术类20000元/生·学年。
八、奖助措施
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断健全完善“奖、助、贷、勤、补、免”和绿色通道等多元混合的助学体系,全面服务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奖助面在30%以上。
九、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皖江工学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555-5228888 0555-5222222
传真:0555-5222666
网址:https://www.wjut.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