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江苏省首家由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学校位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三角几何中心、吴文化发源地、素有“太湖明珠”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无锡市,坐落在拥有3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国家级开发区——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地带,毗邻景色优美怡人的新洲生态园,周边机场、高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优雅、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面积391亩,建筑面积22.87万平方米,图书馆收藏69万册印刷型文献和100万册电子型、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着力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9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71.29%,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35.29%,“双师”素质比例为79.33%。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80余名企业海归博士、行业精英、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学校产业教授,打造了校企“混编式”教学团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多名。
学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院)7个二级学院,拥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现代物流等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物联网、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和数字艺术等4个校级专业群,对接无锡高新区“6+2+X”现代产业体系,共设置31个专业,全部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形成了工、理、文、艺并行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建有校内实践基地40个、校外实训基地208家,其中包括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集成电路)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及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高水平平台。与无锡高新区龙头企业共建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奥特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吴数字文化产业学院、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空港物流产业学院5个产业学院,探索实践“区校一体、三环耦合、四院融通”的开发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近五年来,获评国家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5部;获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项,省高水平专业群2项。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始终践行“聚焦高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人;聚焦高质量,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初心,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牵头组建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组建全国移动互联和机器人职教集团、全国“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产教协同育人联盟”和无锡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与大型骨干企业共建企业学院,打造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优势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区校一体化育人”的新吴模式。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先后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光伏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厅“智能制造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社科联“苏南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基地”,被评为“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华夏书香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创意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2018年、2020年三度荣获“无锡市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贡献奖”。
学校以党建优势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融合,与高新区(新吴区)六大街道全面共建,缔结政产学研社党建联盟,构建联合教育新模式,建成“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思政育人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020、2021连续两年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2021年获无锡市“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案例。获2021年市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个,获2022年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案例1个;获2020年省党建工作创新奖1个、最佳党日活动1个、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个,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个。建校19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服务地方和区域就业率达78%,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设有全省高职院校首家获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新外包管理学院,在新加坡PSB 学院越南分院挂牌成立了“一带一路”越南教育培训基地;学校设立海外教育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自主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4个,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40名,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新吴特色的"校企校"留学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成一批校地、校企技术服务平台和特色智库,整合政行企校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应用技术研发团队,积极开展“四技服务”。继续教育学院以成人学历教育为基础,从事区域地方人才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多次获评 “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同时运行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已培训本科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8500余人,并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开展在职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新吴区社区学院多年来面向新吴区全体居民进行公益性终身教育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引领,线上线下开展多类型课程及活动,先后被评为“省级社区学院”“省级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江苏省成人教育改革发展40周年40佳社教单位”,由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永清领衔的“新吴学堂泥人工作室”被评为社区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大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打造高质量人文素质课程、聘请非遗大师为兼职教授、举办“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推进“特色地方文化”、“先进产业文化”、“优秀境外文化”进校园。与街道、吴文化研究会、范蠡文化研究会、市社科联、新吴区网信办等深度合作,设立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发挥师资专业特长,通过为社区、企业提供课程、讲座、艺术指导等文化服务,推进区校一体、文化共融。2021年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2021年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的校训,扎根无锡高新区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沃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奋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先导区和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章程(2022年实行)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章程
(2022年实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和教育部有关招生规定以及江苏省有关招生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普通类、艺术类专科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全称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校办学地址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锡路(吴都路)8号,学校国标代码为12681,学校在各招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码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为准。
第四条 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基础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部)。
第五条 颁发学历的学校名称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对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普通专科毕业证书。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第七条 学校的招生工作组织实施机构是招生就业处。
第八条 学校根据需要组建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工作组,负责该地区招生宣传和咨询,并协助招生办公室进行招生录取。招生工作组组长由学校聘任。
第九条 学校的招生工作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和第三方多重监督机制,学校招生工作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份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生源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学校分省生源招生计划。经审核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1;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按照1:1。
第十二条 凡符合生源所在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
第十三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特殊专业体检及要求)。学校对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无要求。
第十四条 学校依据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按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和公布的招生计划,严格按招生的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五条 我校严格按教育部和各省(市、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分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录取,其他省(市)按照分类分代码进行录取。
第十七条 学校将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确定调档比例。若生源不足,则参加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的录取或者按规定提取其他志愿录取。
第十八条 江苏省考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按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安排专业;当文化总分相同时,按照苏招委〔2020〕4号《关于印发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同分排序规则安排专业。再同分者,结合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综合排序。专业调剂录取只能在考生被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进行。因不服从专业调剂、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等原因不能被录取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第十九条 外省考生严格执行各省的录取规则,对进档的考生按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即以进档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安排专业。
第二十条 普通高考英语类专业只招收英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的外语语种,但学校的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课程。
第五章 其他
第二十一条 学校录取的考生,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14]136号按学年收取费用(币种:人民币)
文科类专业4700元/生•学年,
工科类专业5300元/生•学年,
艺术类专业6800元/生•学年,
第二十三条 学生公寓住宿费
四人间公寓:1500元/生•学年,
六人间公寓:1200元/生•学年。
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及身体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处理,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五条 学校设立多项资助项目,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做到应助尽助。国家资助: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残疾学生学费减免等。学校资助:学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学校设立“校长奖章”、校综合奖学金,对建档立卡学生进行学费减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社会及地方资助项目:学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捐资设立奖助学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目前学校有三菱奖学金、村田奖学金、电仪奖学金、无锡市关爱助学金等社会资助类奖学金。
第二十六条
学校通讯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锡路8号(吴都路)邮政编码:214028
招生咨询电话:0510-85345168、85343250、85342539
招生传真:0510-85345168
电子信箱:zsb@wxsc.edu.cn
学校招生信息网址:zsb.wxstc.cn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发布,对于各种媒体节选公布的章程内容,如理解有误,以我校公布的完整的招生章程为准。
第二十八条 我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原政策、规定即时废止;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022年4月8日
学校占地面积391亩,建筑面积22.87万平方米,图书馆收藏69万册印刷型文献和100万册电子型、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着力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专业教学团队,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9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71.29%,具有高级职称比例为35.29%,“双师”素质比例为79.33%。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80余名企业海归博士、行业精英、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学校产业教授,打造了校企“混编式”教学团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多名。
学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区学院)7个二级学院,拥有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和现代物流等2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物联网、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和数字艺术等4个校级专业群,对接无锡高新区“6+2+X”现代产业体系,共设置31个专业,全部与无锡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形成了工、理、文、艺并行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建有校内实践基地40个、校外实训基地208家,其中包括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集成电路)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中心及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高水平平台。与无锡高新区龙头企业共建芯火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奥特维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新吴数字文化产业学院、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空港物流产业学院5个产业学院,探索实践“区校一体、三环耦合、四院融通”的开发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近五年来,获评国家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5部;获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项,省高水平专业群2项。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立足高新区、融入高新区、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宗旨,始终践行“聚焦高水平,服务学生成长成人;聚焦高质量,服务高新区”的办学初心,不断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牵头组建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组建全国移动互联和机器人职教集团、全国“物联网和智能互联产教协同育人联盟”和无锡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与大型骨干企业共建企业学院,打造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优势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区校一体化育人”的新吴模式。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先后获批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光伏智能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教育厅“智能制造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社科联“苏南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基地”,被评为“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华夏书香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创意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16年、2018年、2020年三度荣获“无锡市职业教育产业发展贡献奖”。
学校以党建优势推动政行企校深度融合,与高新区(新吴区)六大街道全面共建,缔结政产学研社党建联盟,构建联合教育新模式,建成“学习强国”线下体验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思政育人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2020、2021连续两年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2021年获无锡市“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教育”典型案例。获2021年市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个,获2022年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案例1个;获2020年省党建工作创新奖1个、最佳党日活动1个、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个,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个。建校19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3万余名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服务地方和区域就业率达78%,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设有全省高职院校首家获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新外包管理学院,在新加坡PSB 学院越南分院挂牌成立了“一带一路”越南教育培训基地;学校设立海外教育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自主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4个,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40名,积极探索实践具有新吴特色的"校企校"留学生人才联合培养模式。
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先后建成一批校地、校企技术服务平台和特色智库,整合政行企校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应用技术研发团队,积极开展“四技服务”。继续教育学院以成人学历教育为基础,从事区域地方人才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多次获评 “市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同时运行无锡高新区紧缺人才实训学院,已培训本科后软件服务外包人才8500余人,并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开展在职教育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新吴区社区学院多年来面向新吴区全体居民进行公益性终身教育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引领,线上线下开展多类型课程及活动,先后被评为“省级社区学院”“省级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培训机构)”“江苏省成人教育改革发展40周年40佳社教单位”,由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永清领衔的“新吴学堂泥人工作室”被评为社区教育省级“名师工作室”。
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大力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打造高质量人文素质课程、聘请非遗大师为兼职教授、举办“新吴文化校园博览会”等品牌活动,推进“特色地方文化”、“先进产业文化”、“优秀境外文化”进校园。与街道、吴文化研究会、范蠡文化研究会、市社科联、新吴区网信办等深度合作,设立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实现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发挥师资专业特长,通过为社区、企业提供课程、讲座、艺术指导等文化服务,推进区校一体、文化共融。2021年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2021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2021年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将继续秉承“弘毅守正、盈科匠心”的校训,扎根无锡高新区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沃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深化“创新驱动、区校一体”的全国高新区高职教育新吴模式,奋力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先导区和长三角开发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章程(2022年实行)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生章程
(2022年实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考生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和教育部有关招生规定以及江苏省有关招生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普通类、艺术类专科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全称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校办学地址为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锡路(吴都路)8号,学校国标代码为12681,学校在各招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码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为准。
第四条 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无锡市,是江苏省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公办高职院校,设有物联网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商学院(空港物流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数字艺术学院、基础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部)。
第五条 颁发学历的学校名称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对在规定的年限内达到所在专业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普通专科毕业证书。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第七条 学校的招生工作组织实施机构是招生就业处。
第八条 学校根据需要组建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工作组,负责该地区招生宣传和咨询,并协助招生办公室进行招生录取。招生工作组组长由学校聘任。
第九条 学校的招生工作实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和第三方多重监督机制,学校招生工作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进行,同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十条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等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各省份高考人数、生源质量、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结合近年来本校生源计划编制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学校分省生源招生计划。经审核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1;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按照1:1。
第十二条 凡符合生源所在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规定的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
第十三条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特殊专业体检及要求)。学校对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无要求。
第十四条 学校依据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按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和公布的招生计划,严格按招生的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第十五条 我校严格按教育部和各省(市、区)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分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录取,其他省(市)按照分类分代码进行录取。
第十七条 学校将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确定调档比例。若生源不足,则参加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的录取或者按规定提取其他志愿录取。
第十八条 江苏省考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按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安排专业;当文化总分相同时,按照苏招委〔2020〕4号《关于印发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排和录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的同分排序规则安排专业。再同分者,结合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综合排序。专业调剂录取只能在考生被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进行。因不服从专业调剂、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等原因不能被录取的考生,作退档处理。
第十九条 外省考生严格执行各省的录取规则,对进档的考生按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即以进档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安排专业。
第二十条 普通高考英语类专业只招收英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的外语语种,但学校的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课程。
第五章 其他
第二十一条 学校录取的考生,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学校根据经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准的标准苏价费[2014]136号按学年收取费用(币种:人民币)
文科类专业4700元/生•学年,
工科类专业5300元/生•学年,
艺术类专业6800元/生•学年,
第二十三条 学生公寓住宿费
四人间公寓:1500元/生•学年,
六人间公寓:1200元/生•学年。
第二十四条 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及身体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处理,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十五条 学校设立多项资助项目,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做到应助尽助。国家资助: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残疾学生学费减免等。学校资助:学校建立“绿色通道”制度,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学校设立“校长奖章”、校综合奖学金,对建档立卡学生进行学费减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社会及地方资助项目:学校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捐资设立奖助学金,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目前学校有三菱奖学金、村田奖学金、电仪奖学金、无锡市关爱助学金等社会资助类奖学金。
第二十六条
学校通讯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锡路8号(吴都路)邮政编码:214028
招生咨询电话:0510-85345168、85343250、85342539
招生传真:0510-85345168
电子信箱:zsb@wxsc.edu.cn
学校招生信息网址:zsb.wxstc.cn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章程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向社会发布,对于各种媒体节选公布的章程内容,如理解有误,以我校公布的完整的招生章程为准。
第二十八条 我校以往有关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原政策、规定即时废止;如遇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变化,以变化后的规定为准。
第二十九条 本章程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2022年4月8日
